不少糖友应该对GI(血糖生成指数)应该不陌生。它反映了某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。
升糖指数>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如何平衡寿司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,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如何平衡寿司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,吸收率高如何平衡寿司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,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快,血糖迅速升高;升糖指数≤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,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,吸收率低,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慢,血糖升高慢,人体有足够时间调动胰岛素的释放和合成,使血糖不至于飙升。
自1981年该方法被多伦多大学营养学教授大卫.约金斯博士提出以来,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营养指导和共识之中。
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出如何平衡寿司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:建议选择主食不仅要注意选择复杂一点的碳水化合物,而且要选择低GI食物,同时鼓励患者适量水果,在两餐之间选择低GI水果为宜。
然而,用食物升糖指数来指导营养也有一些争议。今年6月25日,英国《新科学家》周刊网站刊登一篇文章:认为升糖指数并非衡量食物如何提高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标。
全文摘编如下:同是前驱糖尿病患者(糖尿病前期),吃下完全一样的食物,血糖反应可能天差地别。美国营养学会上周的会议公布了上述发现。这再次表明,血糖生成指数(升糖指数,简称GI)并非预测一种食物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的可靠指标。
人和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,即便是同样的食物,可能引起的血糖反应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 2016 年研究者对63名试验者进行的研究发现,白面包的升糖指数在不同人身上最低可到35,最高可达103。在重复这一试验时,即便是同一个人,两次试验的血糖反应也存在20%左右的差异。
说到这里,我不得不插一句嘴,据我有限的认知:我和不少群内糖友早就认识到,即便是同样的食物血糖反应也会有所不同。科学家为啥现在才这么说呢?我想,科学家的厉害之处就是让偶然变成必然,让模糊变得清晰。
其实,GI值和血糖之间的关系,可以用一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——它有点像酒精含量,每个人的酒量是不同的,同样干一瓶53度的飞天茅台,不同酒量的人结果是不一样的。
尽管有争议,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可以完全忽视GI值对血糖管理的帮助作用。饭总要吃,我们的机体运作也离不开糖,吃高GI还是低GI并不难选择。
选择主食的话,尽量选择GI值低一点的,你要跟自己比较,而非跟别人比较。就像酒量,别人酒量很大是人家基因的强大,跟酒量好的人拼酒喝纯属自找苦吃。
所以,我们要纵向来比,就是把高GI食物换成低GI食物爱游戏,把高GI水果换做低GI水果,同时注意食量。
比如把葡萄换做西瓜,同样的食量,西瓜的血糖反应可能会更低一点。至于个体化代谢差异,需要你去通过血糖对比进行摸索。
GI值确实并不代表一切,在此基础上,我们还要关注GL值——血糖生成负荷,GL是用质量指标乘以数量指标,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,表示一定重量的食物对人体血糖影响程度的大小。就好像酒精含量不同,还要看你喝多少会醉?
换算成数据化的展示方式就是GL值了,指数越高血糖超标的可能性越大。同样是西瓜,吃100克可能血糖影响不大,但是吃500克血糖照样飙升到让你怀疑人生。
不仅是质(GI)和量(GL),食物的结构和组合也会影响血糖指数。因此,不论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是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,都会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。下面介绍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的基本指导,按照这上面吃,我不信你血糖不会更好。
●全谷物、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/3;
●每日蔬菜摄入量300-500克,深色蔬菜占1/2以上;
●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,畜肉适量,减少肥肉摄入;
●保证每日300克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;
●烹调注意少油少盐,成人每天烹调油25-30克,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;
同样 吃饭顺序也有可能影响餐后血糖反应,把碳水类食物放在最后,把蔬菜放在最开始吃,通常会比放在餐前更有效,这种方法不仅是“验方”而且还成为了美国糖尿病协会大会上公布的一项成果。
另外,还有一种没有没有公开发表的研究发现,餐前30分钟进食半个苹果,餐后血糖反应也会大大改善。研究在正常人群中得到了证实,如果带动态的糖友可以测试一下,回来告诉小编,或许我们找到一个几乎没有啥成本的控糖方法呢。
本文内容仅做健康科普,具体诊疗请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建议。
END